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工作要讯 >> 津彩青年
善作善成 青春出列丨当青春遇上“志愿”,奔赴热爱,一往无前
时间 2025年04月02日 来源 团市委综合服务中心 

  从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志愿者,到“天马”志愿者督导教师,在天津医科大学,有一位十七年如一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青年团干部——王琰。十七年来,他立足医学基础,发挥专业优势,以爱心为笔,绘就温暖社会的动人画卷,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以专业热忱,点亮赛事服务之光

  2007年,初入大学的王琰在学校看到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在我们国家召开这样的盛会,要是自己也能贡献一份力量就好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填写了报名表。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成功入选天津赛区志愿者行列,从此开启了志愿服务之旅。

  大学期间,王琰积极投身北京奥运会、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世界水球锦标赛等十余项国际国内赛事的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500小时,服务人次达数千人。在赛事中服务于兴奋剂检测、接待、医疗服务、翻译等多个岗位,为运动员、裁判、技术人员等提供多种服务,受到各方广泛好评。医学生有怎样的专业优势?王琰说,亚洲篮联比赛时,自己作为医疗志愿者,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赛事服务中,“比如有运动员出现崴脚、受伤等情况,我们会协助他们就医,做冰敷、缠绷带等简单的处理。”

  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医学专业在志愿服务中的独特价值,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用专业参与志愿服务的信念。毕业留校任教后,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夏季达沃斯论坛、全运会、残运会、天津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为学生开展通用培训和岗位培训,将志愿服务精神与专业素养传授给学生。“作为医疗观察员,我们需要通过参赛人员跑步的姿态及表现,迅速判断他是否有不舒服,是不是抽筋、扭伤等,进行相应处理和对接医治。”在天津马拉松的志愿者培训中,王琰将自身的志愿服务经验倾囊相授,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解志愿服务的每一处要点。他认为,做志愿服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文关怀,包括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学会爱与责任,这在医学生的培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用细微善意,播撒社区助人温暖

  “阿姨,这是您要的感冒药,买好啦。”王琰不仅在大型赛场上绽放志愿光彩,更在社区助人之举中诠释着志愿精神。大学时,他便踊跃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听闻一对盲人夫妇生活多有不便,便跟随学长学姐前往家中,帮忙买菜、收拾屋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工作后,王琰带着学生延续对盲人夫妇的照料,寒来暑往十余载从未间断,每周上门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定期为夫妇俩量血压、测血糖,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一届又一届学生爱心接力、持续服务,与盲人夫妇结下深厚情谊。即便毕业,学生们也依旧常去探望二老,陪阿姨唠家常,分享工作生活的点滴,成为亲密无间的忘年交。

  每年,天津医科大学都组织主任医师、青年专家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惠民义诊、入户体检、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当志愿者已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习惯。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指导教师,王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面对居民们提出的各类健康疑问,他和学生们耐心倾听,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还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资料,详细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症状、预防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

  “志愿服务也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变迁。”谈到这些年开展志愿服务的经历,王琰深有感触,“早些年我们主要是去养老院、社区等地照顾孤寡老人、参与社区清扫等,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也有了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帮扶救助,而是涵盖了科技普及、文化活动支持及健康知识传播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群体在新时代的多元需求。在理念上不断深化,组织管理上也更加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的作用更加突显。”

跨地域山海,传播志愿大爱情怀

  这些年,王琰多次带着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川、渝、藏、甘、新等多个省区的偏远地区。在西藏山南,他与眼科医院大夫为500多名青少年进行眼病筛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甘肃甘南,他前往一市七县,走访当地医疗机构,协助开展健康宣讲活动;在新疆支教期间,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开展助力“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带领学生为当地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生普及健康生活和急救的相关知识,从传染病防控、口腔健康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操作和AED的使用,他结合当地实际,累积开展宣讲20余次,累计覆盖近三千名师生。

  奔赴乡村与基层投身社会实践,是引领学生亲身感悟时代发展脉搏最为直接的途径,能让他们收获许多书本之外的宝贵知识。王琰说,比如在甘肃,学生们知悉了当地存在的包虫病;在西藏,鉴于高海拔与强烈紫外线的环境,他们发现部分青少年患有眼部疾病。这些都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的真实病例,拓宽了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同时也使他们切实了解到基层的医疗现状。在与不同的对象沟通中,学生们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沟通,在心里种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

  王琰相信,每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都会给学生们带来正向而深远的影响,在他们心中播种下奉献的种子,引领他们坚定地走向未来,更加笃定地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每当看到学生们能够独当一面、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王琰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未来,他将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搭建起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积累更丰富的经验,锤炼更扎实的专业技能。他还说,作为一名志愿者前辈,自己将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社区和偏远地区,开展常态化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精神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