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工作要讯 >> 津彩青年 |
善作善成 青春出列丨青春有为,以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时间 2025年03月06日 来源 团市委综合服务中心 |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葛沽宝辇会火遍全网,许多朋友对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片热土上青春碰撞非遗的故事。 扎根乡土,让非遗“活”起来 2021年,王孟萱来到葛沽镇殷庄村,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农村党务工作者。初到殷庄村,他便感受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葛沽镇不仅拥有传承了六百年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葛沽宝辇会,还有几十种市区级非遗项目。更重要的是,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仍然与非遗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王孟萱表示:“殷庄村有一支由村民传承的区级高跷队伍,还有多位在非遗传承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模范,他们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千年葛沽,国家非遗。在这里,无论老年还是青年,大家都对葛沽文化传承怀有深厚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形成了葛沽人民包容、厚重、坚韧的人文品格。王孟萱意识到,“以文化人”是他在殷庄村服务好人民、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作为殷庄村党总支副书记、津南区第三期青马学员,王孟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工作设计了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他与村“两委”共同打造殷庄村“文承”大讲堂,成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与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共同筹办葛沽镇首届“津彩南望 非遗传承 青年创意文化市集”活动,展示了20余种非遗项目,让千余名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连续四年开展“助困助学 传承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无人看管的职工子女、低保家庭子女等提供非遗文化、安全教育、素质提升等综合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在王孟萱看来,“这也是属于我们殷庄村两委班子的一份初心,让文化普惠于人民。” 勇担使命,让非遗“传”下去 为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当地文化,王孟萱大量搜集查阅《葛沽志》《葛沽宝辇会》等专业书籍资料,并长期坚持走访葛沽非遗传承人和民俗文化专家,他深刻感受到了葛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在拜访村里的一位乡贤时,老人给他讲述了很多葛沽宝辇花会的故事,并且赠予他一份家传文物“葛沽八景诗帖”的原版彩印件,再三嘱托他作为年轻人,一定要传承好这份文化。“我见证着一代代葛沽人民的奋斗和传承,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决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王孟萱真诚地说。 ![]() 紧跟时代,让非遗“潮”起来 在看到葛沽宝辇花会为镇域带来“百万级”文旅增量和消费需求时,王孟萱决定把握时势,以非遗赋能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创意IP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他与村两委班子学习政策、进行研判,带动殷庄村集体成立了葛沽镇首家“强村富民”文化创意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正式立项“强村富民‘葛韵’IP系列文创”项目。尽管创立IP的过程很难,可是想到这是献给葛沽人民的一份礼物,想到身边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期待,王孟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年的努力,王孟萱和设计团队成功设计创作出一系列“葛沽非遗”特色IP品牌形象,包括“葛小谣”“葛小甘”“葛小裕”“葛小花”四个原创特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了葛沽文化的新名片。目前,该项目已登记版权6件,产出产品4300余件,并带动村集体创效增收9万余元。这些文创产品还曾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旅博会,并先后在多项市区级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 谈到未来,王孟萱表示将不断丰富“葛沽IP”内容,以文化资源传播唱响葛沽文化IP,持续拉动群众增收、讲好葛沽故事。同时,王孟萱借鉴吸收天津本地和外省市相关经验,深度挖掘乡镇的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中,通过非遗文化的塑造,提升乡镇文旅的品质和吸引力,形成独特的乡镇文旅品牌,不断推动殷庄村乡村文化振兴。 就在不久前,王孟萱收到了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训班学员的录取通知,成为农村班的一名学员。“这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将牢记初心,扎根基层,继续依托葛沽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优势,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效能,打造葛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新名片,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