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工作要讯 >> 团情联播 |
天津大学生积极投身寒假社会实践拔节成长 |
时间 2025年02月21日 来源 宣传部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天津共青团助力大学生就业行动”,深入推进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工作,寒假期间,团市委通过“扬帆计划”“返家乡”等共青团社会实践工作品牌,积极协调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实习见习岗位,引领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这个寒假,在文化传承的广阔天地间,青春的光芒如繁星般熠熠生辉。越来越多的青年聚焦文化传承,守正创新,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让古老和年轻携手、传统与现代融合。 天津籍大学生、忻州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李琳成为家乡宁河非遗文化的记录者。她怀揣着对家乡非遗文化的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红领巾说非遗”短视频的制作工作中,带领青少年走进家乡非遗,从青少年的视角讲述非遗。她走进热闹非凡的芦台大集,用镜头捕捉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非遗气息,走进丰台木版年画工作室,了解这项古老技艺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拍摄过程其实也充满挑战。在芦台大集拍摄时,集市上嘈杂的人声与车辆的喧闹声干扰了声音录制,李琳凭借对芦台大集的熟悉,敏锐地找到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巧妙地避开了外界的干扰,确保了声音的清晰录制。在拍摄丰台木版年画时,画面出现局部过暗或过亮的情况,她多次调整拍摄角度和亮度,寻找最佳的拍摄效果。在她的努力下,木版年画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得以完美展现。 ![]() “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见证宁河非遗传承新貌的大门。不少人因为自己的视频对宁河非遗产生兴趣,甚至一部分青少年因此立志传承非遗,我的内心满是成就感与自豪感,更看到了宁河非遗传承的新希望与无限可能 !”李琳感慨地说。 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天津籍大学生薛涵文积极响应“返家乡”活动号召,选择在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作为天津的一张名片,桂发祥麻花承载了薛涵文满满的童年回忆。薛涵文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学习品牌推广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宣传“哏都”天津的经典美食。 “桂子飘香,发愤图强,吉祥如意,近百年时间初心未改……”实习期间,薛涵文参与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的宣讲活动,她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方式娓娓道来。不仅让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文化内涵,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薛涵文表示:“通过这次假期实践,我深刻理解了桂发祥麻花不仅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天津的历史记忆和地方特色,是天津美食文化的象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像桂发祥这样的老字号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让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个寒假,青春的活力在社区中涌动,一群大学生走进社区、村庄,穿梭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家乡的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一股清新而蓬勃的力量,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与朝气的青春画卷。 天津音乐学院学生张钰婧参与了河东区“扬帆计划”实习,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河东团区委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在直沽园社区的 “青少年迎新春” 活动现场,张钰婧与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手工窗花,一双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精美别致的窗花图案便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了。他们还一起制作糖人,感受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里迎接新春的到来。 ![]() 张钰婧还多次参与天津站春运 “暖冬行动” 志愿服务,帮老人搬运行李,为旅客耐心指路,用温暖的行动传递着关怀。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现场倾情演唱了《不忘初心》《万疆》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悠扬的歌声在候车大厅中响起,赢得了旅客们热烈的掌声,也让每一位旅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善意与温暖。 回望整理这一个多月的时光,她深有感触地说:“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献的意义。” 农历小年,静海区大邱庄镇年货大集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大集上,有一个摊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镇团委联合开展 “新年赶大集,福字送万家” 暨反诈宣传活动,将新春的美好祝福和实用的反诈知识一同送到群众身边。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大一学生王可运笔如飞,挥毫泼墨间,一个苍劲有力、飘逸洒脱的福字便跃然纸上。“大娘,这个福字送给您,祝您和家人新年快乐,幸福美满!” 王可在寒假期间于静海区大邱庄镇人民政府党建办公室(团委)实习,因其出色的表现,还被聘为大邱庄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实习期间,她积极组织30余名志愿者开展寒托班教学、帮助困难家庭新年大扫除、集市送福字、卫生清整、元宵节民间花会展演秩序维护等志愿活动。 在一次公园卫生清扫活动中,王可和志愿者们干得热火朝天。两位村民带着孩子在公园游玩,看到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深受触动,便引导自己的孩子也加入到卫生清扫工作中。“当时心里特别感动,作为志愿者,我们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居民们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和居民之间一直是双向奔赴的。” 王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满是温暖。 这个寒假,青年志愿者将青春的活力倾洒在基层志愿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仅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更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宣传工作添砖加瓦,反哺着这片孕育他们的土地。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首届两岸青年“悦动津城・冰雪体验营”活动中,正在蓟州参与“扬帆计划”实习的大学生房紫怡担当起了“两岸友谊大使”的角色,以志愿者身份助力活动开展,与台湾青年朋友们一同沉浸在冰雪世界的欢乐之中。 本届冰雪体验营吸引了台湾大、中学校师生以及在津台湾青年、天津多所高校志愿者等,共计120余人参加。在活动的筹备阶段,房紫怡所在志愿服务团队便开始了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成员分工到路线安排,从活动环节到休息住宿,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顺利完成。考虑到很多台湾学生都是首次与冰雪“邂逅”,房紫怡和志愿者们还准备了很多温馨提示,确保大家玩得开心、安全。 在与台湾学生见面后,她不仅耐心地引导大家熟悉环境,还能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详尽解答。她拍下台湾青年第一次触摸冰雪的兴奋瞬间,记录下他们参加滑雪的快乐体验,分享彼此的成长经历和校园生活,成为了贴心的好伙伴。闭营仪式当天,正值元宵节,大家品尝了美味的元宵,一同上台表演才艺,在欢声笑语中期待再一次相聚。“几天来的相处,青年们热情互动、真切交流,深刻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血脉相连。” 天津商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郭悦在西青区参与“扬帆计划”实习,从事文创产品讲解和志愿服务工作,“每天与不同的游客互动,我的工作很充实,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助力乡村振兴、家乡文旅宣传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郭悦深入挖掘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向游客们介绍西青区和天津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广泛好评。她还参与了西青区杨柳青灯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尤为难忘的是一次帮助聋哑游客的经历。面对沟通障碍,她迅速调整策略,结合简单手语和文字说明,一步步引导她们了解杨柳青的游玩路线,最后顺利完成民俗文化馆的盖章打卡纪念。这也令郭悦深刻体会到,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只要用心、用情,总能找到连接人心的桥梁。“我愿用专业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让千年古镇的每一块砖瓦都能讲述温暖的故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生王韵菑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在滨海新区团委开启了一段充实而精彩的时光。她身兼数职,忙碌地穿梭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场景中,担任青年夜校志愿者班主任,参与“津门虎”球赛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各类大型展会服务活动等。 在各项志愿工作中,王韵菑常常承担组织与协调的关键任务。作为夜校志愿者班主任,她逐一与每位志愿者深入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与意向岗位,随后组织志愿者开展线上培训,细心讲解沟通、拍摄、签到等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她还合理地为志愿者们分组、安排轮班制,确保青年夜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井然有序开展。 丰富多元的志愿经历,让王韵菑深刻领悟到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王韵菑坦言:“团的工作主要面向青年人,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希望将个人的青春热血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宏大浪潮之中,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