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专题 >> 汇聚青春动能 建功“十项行动”
基层组织改革 | 静海团区委:“网”住基层青力量,“积”发治理青动能
时间 2024年01月30日 来源 静海团区委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静海团区委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始终瞄准改革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作用,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充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赋能团建服务发展,在借鉴共建、共治、共享的“枫桥经验”和正向激励、分类施策、民主公开的“积分制管理”的基础上,找准“共青团能为”的小切口,做足“共青团善为”的大文章,升华新时代青春版“枫桥经验”,探索“村委会(团组织)—‘网小青服务队’—积分管理”合力共建的方式,实现村委会行政管理与农村青年助力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通农村基层团组织“毛细血管”,共同营造了党建引领、共青团引导、一批青年骨干担当、一片青年跟上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目前,青年助力基层治理工作已在静海区陈官屯镇东钓台村、蔡公庄镇惠丰东村和杨家场村3个村街先行试点,同时在陈官屯镇潘村等11个村和蔡公庄镇土河等14个村推广实施,实现了青年融入的有益探索,形成了青年助力的有效经验,走出了一条青年参与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坚持内寻外引,打造青年汇聚“新高地”

  团区委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特点和青年工作形态多样化的需要,聚焦“团员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在哪里”的原则,让农村青年参与基层治理从“略有耳闻”到“踊跃参与”。

  一方面,按照“强化、增长、扩容、创新”团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强化基层团组织覆盖规模,增长引领、团结、动员、凝聚青年的职能,扩大“青年驿站”基层服务范围,创新青年参与、青年激励的方式,形成农村基层治理的“吸青力”“聚青力”“青治力”。

  另一方面,按照“寻找、选优、引导、聚集”团组织引领工作思路,通过寻找摸清村内青年底数,选优配强团干部,引导入团入党青年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青年企业家参与,聚集青年民警、青年企业家、青年人才等方式,推动团员青年用“青热情”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动能”。

坚持党建带团建,打造青年服务“微网格”

  团区委依托各乡镇村街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运用“定格定人”“定规定制”的方式,在原有综治网格基础上,根据农村青年分布,青年“流量”,细化组建由村两委年轻干部、团青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农村青少年、青年企业家、专业青年等构成的“网小青服务队”微网格,并充分组织动员中学生、青年志愿者、返家乡大学生等参与,持续增加服务队力量,形成“村委会—综治大网格—网小青服务队”三级组织架构。

  目前,在陈官屯镇11个村和蔡公庄镇16个村,建立了由160名青年网格员、200余名青年志愿者构成的27支“网小青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

坚持善用“小积分”,打造青春建功“大作为”

  团区委借助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深耕青年治理的“试验田”。在陈官屯镇东钓台村先行试点,率先出台《乡村文明实践农村青年积分制度》,设置正向激励赋分22项,设置特殊嘉奖6项,反向监督扣分11项。同时,村委会采用每月固定赋予“网小青服务队”成员200积分的方式,鼓励他们成为村级积分制的管理者,辅助村委会落实好积分制管理工作。

  在积极参与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扶危助困、环境整治等基层工作后,还可获得积分奖励,促使他们成为村级积分制的践行者。借助村委会“表扬榜”“红榜”等形式对积分较高的青年进行表彰,增强青年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荣誉感,激励、吸纳更多热心青年争积分、比着学、做贡献、自觉干,有效调动农村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农村青年成长与基层治理融合的“风向标”。

  二、亮点成效

管理外来人口,“青”助力

  让外来人员找到“家”的感觉,让他们变“暂住”为“居住”,真正融入村街是基层治理团结的重要一环。蔡公庄镇杨家场村“网小青服务队”协助村委会,动态摸排外来人员信息70余条,尤其关注外来青年,为他们提供生活指南、就业信息、青年活动,并结合“积分制”、荣誉激励等措施,吸纳鼓励董为达等8名外来青年加入服务队,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互促互融”的新路子。

  “自己人”有了“外来人”的帮助,村里的出租房屋管理、民情档案登记、创文创卫落实,哪怕是电瓶车用电安全的问题,都变得不再那么焦灼。“外来人”们共同语言、共同话题、共同情感更丰富,“网小青服务队”借助他们的力量,尝试“以外管外”的模式,让外来的青年有了参与村里活动的新途径,让“自己人”和“外来人”有效地融合起来,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再是个外人,村委会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也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网小青服务队”久久为功的努力和真心付出,逐渐让“全村就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在他们心中萌芽,让“外来人也是自己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让基层治理变得越来越温情。

预防犯罪和电诈,“青”助攻

  不法分子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新型电信诈骗的“花样”难以识别,预防犯罪、协助分辨是基层治理安全的重要一环。陈官屯镇东钓台村“网小青服务队”成员青年民警郭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服务队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了服务队普法宣传的专业化水平,武装了防微杜渐的思想,增强了辨别研判的能力,两个月来服务队由点及面,配合公安民警联防联治4次,组织村级普法宣讲活动3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余份,入商入户11家,搜集了诸如“货到付款”“扫码领红包”等新型电信诈骗信息13条,通过村委会里的青年驿站和乡村“大喇叭”等宣传阵地,及时有效地将这些“花样”公布于众,“网小青服务队”里的小队员更是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从家里到家外,辅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同时也把防诈的知识传递给了他们。

  “网小青服务队”把普法防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增加的普法场次,不断增强的宣传力度,不断“拦截”的电诈信息,使村民渐渐增强了普法懂法的意识,提升了识骗防骗能力,进而也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让基层治理变得越来越安全。

化解基层矛盾,“青”相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想办法解决小抱怨,消除小摩擦,调和大矛盾是基层治理和谐的重要一环。陈官屯镇东钓台村一户居民,家门前的公用垃圾桶破损,脏污外泄,气味难闻,“网小青服务队”成员刘国立碰巧听到这位村民的牢骚抱怨,及时把情况上报村委会,并热心帮忙从自家拿来闲置的垃圾桶替换,和村委会一道治理了这个“脏乱差”,门前整洁了,村民的抱怨变成了称赞,糟糕的情绪也烟消云散。

  蔡公庄镇杨家场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村民因车辆停放发生口角,“网小青服务队”成员董为达恰与外来人员相识,他用温暖的家乡话和“幽默”的调侃劝解了同乡和村民,协助村委会消除了两人之间的小摩擦;寒冷的冬夜,一名男子在冰河中挣扎,“网小青服务队”成员马海涛听到呼救,果断与村民施救,并及时通知民警,当了解到该男子是因家庭矛盾,酗酒轻生后,他连夜和工作人员一起对这个家庭进行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消了轻生念头,避免了人员伤亡,缓和了这关乎生死的大矛盾。“网小青服务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古道热肠,村民之间的小事,他们主动帮忙,解决不了的大事,也想方设法规劝到村上镇上,让不必要的纷争化解在家长里短,让可能扩大的冲突消除在萌芽,让基层治理变得越来越和谐。

聚焦“一老一少一困”,“青”守护

  尊老敬老、关爱幼小、扶危助困,持续关注村子里的特殊人群是基层治理更幸福的重要一环。“网小青服务队”成员于忠鑫、刘津等7名青年协助陈官屯镇医院为村内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开展义诊活动,从量血压、测血糖,到送医上门,送药入户,为年迈体弱的老人带去了方便,同时经常性和老人“聊家常”,谈一谈自己的故事,讲一讲村子里的事情,用陪伴让老人感受来自青年人的温暖。“网小青服务队”成员党务工作者魏蒙利用休息时间,免费帮助村里有需要的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答疑解惑,孩子们的成绩提高了,家长们笑容也增多了,辅导过程中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关爱,同时也拉进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利于村委会的工作,他决定发动更多的返家乡、假期的大学生加入进来,让更多的力量关心村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入冬以来,气温骤降,“网小青服务队”刘海鹏、崔中政组织队员们为患有精神疾病、长年卧床、不能自理的困难居民许元苓、李德华捐赠棉衣,保障取暖;代买代办,方便生活;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力所能及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让这冬天不太“冷”。“网小青服务队”用情真心陪伴,让“夕阳”更璀璨;用心温暖关爱,让“朝阳”更活泼;用爱点亮希望,让“残阳”也明媚,用他们的守护让基层治理越来越幸福。

  主题教育凝聚“青”力,基层改革激发“青”为。下一步,静海团区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目标任务,立足共青团职责使命,围绕“青年参与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青年成长”两条主线,引领更多青年在投身基层治理的实践浪潮中施展抱负、青春建功。让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不断提升;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青年发展的好课堂,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试验田”;让基层治理和青年成长实现“双向奔赴”式的完美融合。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