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专题在线 >> 津彩青年
王连杰:用“工匠”的赤诚做技术的“守望者”
时间 2023年05月09日 来源 宣传部 

  王连杰,198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科技信息)中心职员,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人选,2022年天津市科技重点项目第一执行人,研究成果累计申请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2023年获得“天津青年五四奖章”。

工作以来第一次请年假,是去做手术

  2020年9月,同事们发现王连杰说话声音越来越闷,此时他已经失去嗅觉好几个月了,但是心系研究进度的他不想耽误时间,一直没有去做进一步检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催促下,王连杰来到医院做了系统检查,检测结果赫然写着“嗅觉机能性丧失,建议尽快入院手术”。原来,工作中因频繁接触一些污染物,让他的鼻腔出现了过敏性息肉,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呼吸和嗅觉机能。在领导和同事们的一再劝说下,他参加工作7年来第一次请了年假。

  虽然住进了医院,但他仍放不下工艺实验,入院时还带着电脑和专业书籍,即使在手术前两个小时,他还在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工艺方案。他说:“切息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技术方案是我的镇痛药。”手术后伤口的痛感和鼻腔的填充物让他无法休息,但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仍然坚持完成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污泥形状计算机识别模型的研究,为后续工艺的运行提供了新的观测维度,也为其发明的工艺设备的设计、试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在科研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也正是有像他这样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的创业环保人,才让公司环境技术的发展充满希望。

勇士不是无知的鲁莽,而是明知危险却毅然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患者排泄物和污水中相继检测出病毒核酸和活体病毒颗粒,一时间大家谈污水色变,甚至有人将污水视为病毒源。作为一线研发人员,王连杰在做好为疫情防控和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针对疫情初期社会上各种不严谨说法,积极联合行业专家及时就国内外科技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充分结合污水处理厂每日污水化验数据,投身到对病毒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以及病毒在污水系统中的特性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中。“我们的职业危险性确实增加了,但是现在正是实现我们价值的时候,我比别人更了解病毒,我更应该冲上去。”他坚定地说。

  历经十余天夜以继日的忙碌,最终形成了国内首个全面论述污水系统中病毒特性和规律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正面回应社会和行业的关切,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了污水处理对于病毒去除的巨大作用,旗帜鲜明地肯定了污水处理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重要地位,有效消除了社会上产生的杂音和疑虑,同时就可能给污水处理从业人员带来的暴露风险给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和运营建议,填补了污水处理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阶段性空白。

  王连杰撰写的《城镇污水系统中病毒特性和规律相关研究分析》论文被国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作为头条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全面论述污水系统病毒的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关注,被多家权威学术媒体和网站报道。

路虽远,行则将至,立足本职致力“双碳”目标

  王连杰认真践行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紧跟公司步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勇于尝试以技术手段、工艺改进、精细控制控碳、减碳。紧紧围绕城镇污水处理碳减排和提标排放的技术需求,以集约化、精细化、少人化、智能化为目标,探索开发出一套高效补集、利用污水中原生碳源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和配套的过程监控设备,在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同时,为了摆脱对国外芯片供应商的依赖,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前期技术探索开发出一系列污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设备,设备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过程监控软件和基于国产物联网芯片的智能硬件,填补了市场空白,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生产中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的目标提供一套多维度的崭新解决方案。

  2022年8月,王连杰作为第一申报人和第一执行人申报了天津市科技研发重点推进项目,他的《“双碳”背景下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新技术及其配套智能控制装备的开发应用》项目,经前期初审、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名列前茅,最终成功入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国家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减污、降碳战略的指引下,王连杰专心做一只“技术虫”,用“工匠”的赤诚做环境技术的“守望者”。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