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工作要讯 >> 津彩青年
高松:悬壶济世,救得患者胜我生
时间 2023年05月04日 来源 宣传部 

  高松,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胰腺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获得“天津青年五四奖章”。

  高松是一名“医三代“,在家中长辈出诊行医、治病救人的影响下,他自孩提时就立志要做一名外科医生,穿上白衣,拿起手术刀,传承先辈们悬壶济世的衣钵。从天津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高松选择胰腺肿瘤作为专业方向,专攻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各种良恶性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

  胰腺肿瘤发病隐匿预后差,手术复杂,过程中任何一点差池都可能造成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术后还需要严密的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工作中,高松坚持做到两个字:一是“勤”,每周7天都会到病房巡视每一位患者,不错过患者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是“诚”,真诚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获得他们的信任与理解。从医13年,每一年高松大约要接诊2000余人次,参与各类胰腺手术200余例,出色地完成了每一例患者的手术。他说:“胰腺手术作为联合脏器切除合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任何伤害都是不可逆的,所以,胰腺手术是个‘精细活’,医生自身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他也常随党支部、团委参加志愿服务,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生多换位思考,患者就少受罪。

  2013年9月到2014年12月,高松赴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在美国留学期间,在导师Zhang Wei教授的指导下,高松从临床样本、动物模型、肿瘤细胞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了验证,发现了IGFBP2在转移性胰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在高影响力期刊发表了相关文章并获得美中抗癌协会的Young scholarship(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

  回国后,高松围绕这个关键分子设计完成了系列实验,连续获得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目前高松和团队正在围绕IGFBP2与胰腺癌一线化疗药物白蛋白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筛查出真正通过化疗能够获益的胰腺癌患者,优化现有临床治疗方案。    

  高松痴迷手术,这是同事们公认的。除了完成自己专业组的胰腺手术,他一有闲暇时间就扎在手术室观摩学习其他科室的各类手术。“专业虽不同,但是手术技巧和一些观念是相通的,多看一些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提高大有裨益。“对一些精彩的手术,高松作为观众甚至会学习观看手术结束到深夜。一次夜间正在观看手术时,隔壁手术室患者出现突发心源性休克,高松直奔临屋协助麻醉主任对患者进行心外按压抢救,因为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当大家长出一口气相互击掌庆祝时,却不见高松的身影,才发现他已经回到原来的手术间继续观摩手术去了。

  高松34岁晋升副主任医师,36岁晋升为主诊医生,他是科室最早参与微创手术的年轻医生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技术,2019年,高松前往国内微创外科实力较高的湖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每日在进修医院观摩参与腹腔镜手术10小时以上,他的勤奋获得了国内腹腔镜手术知名专家的肯定。

  学成归来后,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高松独立开展了腹腔镜下顺行性模块化胰体尾切除、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协助开展达芬奇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经微创治疗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6岁,通过微创技术,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松说,在当今医疗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新一代的外科医生应该是“OLD”医生,即兼备以下三项技能的全面型医生:Open surgery(开腹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腹腔镜手术),Da Vinci surgery(机器人手术)。“我们追求的是微创的理念,而不仅仅是方式,带着微创的观点去执行手术,让患者尽可能地从手术中获益。”

  谈及诊疗技术,高松说:“胰腺癌很复杂,需要临床和科研并重才可能在胰腺癌领域实现诊疗的突破。”临床技术的进步是日积月累的加法,而科研转化的突破在找到正确方向后却是乘法,每一个重大突破都能引领肿瘤新的治疗方向。

  从临床实践发现诊治难题,用研究寻求答案,再回到临床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松始终奉行的工作和思考模式。虽然挑战“癌王”——胰腺癌的道路漫长且艰辛,但是高松坚持以乐趣为动力,以投入为情怀。“常将他病当己病,救得患生胜我生”是他的信念,他和众多“天肿”青年在建设“世界一流肿瘤医院”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实干兴国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