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工作要讯 >> 津彩青年
陈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时间 2023年05月04日 来源 宣传部 

  陈晨,198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 “中国青年好网民”、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才等称号。2023年获得“天津青年五四奖章”。

从“国宝守护人”到教育工作者

  陈晨自本科至博士均就读于南开大学,一直从事中国古代书画文物的学习与研究。曾因在天津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而与博物馆结缘,于是毕业后他选择进入天津博物馆工作,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

  每天与文物打交道,他不仅要负责文物的保管研究,还要策划文物展览,最重要的是他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一讲就是7年。7年间,陈晨策划了50多场文物展览,举办了200多场博物馆教育活动。他在全市先后招募了40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成“青年讲述团”,为观众进行公益讲解服务达2000余场。他还将展览带进高校与社区,受到学生与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一次次的教育活动中,陈晨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应该被更多的人去了解,身为一名文博工作者,自己责无旁贷。

  2016年,陈晨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教,成为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副教授。虽然身份发生了转变,但是他对博物馆的热情却始终没有退去。他一直担任天津博物馆青年志愿者团队的专家顾问,指导志愿者们该如何向观众介绍文物。他还组织学院的学生到各个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甚至还经常亲自在展厅里为观众进行讲解。他说,曾经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守护着这些文物,而现在,他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守护。

从“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中国青年好网民”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陈晨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在博物馆的工作经历却成为他教学上的最大优势。他除了教学生专业知识,还把自己对文物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们。

  陈晨开设了《中国古代书画》《博物馆展览策划》等多门专业课,担任着学院中本科生与研究生重要的教学工作,同时,他积极参加多项专业教学竞赛,并屡获大奖。

  他代表学院参加校级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得一等奖,被学校授予“十佳青年教学能手”称号。之后,又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经过几轮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天津市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成为迄今为止全校唯一的“特等奖”获得者,也因此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陈晨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天津市一等奖,同时还获得“教学活动创新奖”和“教学学术创新奖”。

  尽管荣誉加身,陈晨依然秉持着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初心,他希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不断探索,陈晨利用新技术编辑制作了一套高品质的线上课程《古画之美》,于2021年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由于课程内容优质,在全国青年学子中备受好评,参与学习的人数高达十几万人,位居全国最受欢迎的慕课排行榜的第三名。2021年,陈晨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好网民”称号,《古画之美》也被评为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服务社区 他将“博物馆”开到“家门口”

  除了在教学科研上成果突出,陈晨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文物知识,热爱博物馆,他将自己的文博专业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在天津市津南区双新街策划实施了“家门口的博物馆”公益项目。这个项目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经持续5年多时间。

  5年中,陈晨带领文博专业的学生向津南区双新街4万余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将文物与博物馆学知识设计成通俗易懂的教育课程和体验活动,形成“文物研习社”“社工策展人”“文创设计师”等几个内容板块,将“社区参与式博物馆”专业理念贯穿始终。

  “家门口的博物馆”开展的几年间,举办各类公益讲座、体验活动、专业课程、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共计200余场,成为津南区的重点品牌项目,得到了双新街居民的热烈欢迎。它不仅为社区居民传播了更为专业的文博知识,也为文博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机会。该项目在2021年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市级优秀服务项目,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2022年又获得津南区第一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作为社会服务案例在全市推广。陈晨也连续三年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

  陈晨,曾经守护的是国家的文化瑰宝,现在守护的则是未来的人才栋梁。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澎湃力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我一生的使命。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