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得印,中共党员,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工程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曾获天津市“津门工匠”、天津市“技术能手”等称号。
自2009年进入公司以来,孙得印便扎根于实心焊丝生产车间一线,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高超的工艺工程技能解决生产工艺难题。经过多年的试验及探索,他在实心焊丝生产工艺优化和生产设备改进上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通过优化埋弧焊丝镀铜工艺、开发盘条机械除锈工艺等优化工作,为公司节约2300万元/年;通过高强焊丝拉拔设备改进,实现高强盘条免退火拉拔,为公司节约500万元/年,并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在气保焊丝原盘条规格上进行创新,采用φ6.5mm盘条,为公司节约3000万元/年。13年来,孙得印凭借敬业与奉献、执着与专注的精神从平凡岗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实心焊丝生产专家,其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焊材生产行业技术空白。
在孙得印身上,有着一种精益求精、务实严谨的品质,以及默默付出、孜孜不倦的奉献情怀。他13年如一日专注于实心焊丝工艺的研究,注重发挥部门领导的智慧和作用,围绕集团公司责任目标,响应国家发展策略,积极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均实现了稳步推进、跨越发展。
通过多年在岗位上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孙得印认识到,产品结构不是由焊材厂的生产能力决定的,而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要时时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逐渐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强钢在船舶、油气管道、强量化车体等大型焊接结构件中受到青睐。他敏锐地意识到,大力发展高强钢焊丝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是今后焊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强焊丝的生产工艺制约着其供货需求,为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他通过市场调研,与设备厂合作设计制作新型高强钢拉拔设备,实现产品不退火拉拔工艺。传统的退火工艺往往生产费用高、劳动强度大、供货周期长,很难满足客户需求。新工艺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将无酸除锈机转速程序化,增设抛光设备,保证焊丝后续镀铜质量,动态调整拉拔电机动力,根据不同强度的焊丝压缩率的变化,制定模具的配比,并调整了粗拉工序和细拉工序的工艺参数。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退火后的焊丝与免退火或者预拉拔免退火的焊丝相比,能够达到相当的力学性能及焊接工艺性,焊丝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此项工艺不仅使焊丝生产成本下降500万元,生产周期缩短3天,也让焊丝飞溅、电弧稳定性、成型等焊接工艺有了显著提升。新工艺使得公司高强钢实心焊丝更具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今后焊丝的进一步发展,该工艺研发获得了发明专利。
2018年至2020年,孙得印统筹科研技术团队,在原有生产车间基础上新建26条智能化生产线,通过AGV等新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制备了符合行业最高标准的超高压管线用焊接材料,提高了海洋平台焊接材料的技术水平,以及海工装备制造行业水平,被列为国家级强基工程项目。 2021年,孙得印带领技术团队,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研发,与钢厂进行技术合作,实现6.5mm代替5.5mm盘条生产拉拔工艺,并实现集团推广,年节省成本3000万元,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天津正处于“制造业立市”的关键发展期,焊丝产业在飞速发展,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孙得印说,“十项行动”为我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非常自豪能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之中,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天津发展制造业立市贡献青春力量。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围绕国家战略、产业需要和公司效益,精益求精,不断磨砺,争做津门一员优秀的“焊匠”,为振兴民族工业、实现焊材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