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    解读综述   |   团青联播    |   奋斗者 正青春   |    团史百年   |   精彩视频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共青团 >> 专题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团史百年
 
早期青年团创建人简介:陈望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时间 2022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网站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晓风等。浙江义乌人。少时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1915年1月至1919年5月,在日本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获中央大学法学士学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回国任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动当局责令校长经亨颐将他革职查办,此令受到一师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浙江“一师风潮”。1919年底毅然返回故乡义乌分水塘村,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4月下旬,《共产党宣言》译稿完成,8月正式出版,成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4月底,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同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成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之一,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积极参与党的一大的筹备工作,同时也被推选为上海地区出席一大的代表。由于对陈独秀家长制领导作风不满,以及陈独秀根据不确实的事实,做出有损于他名誉的行为,愤而提出脱离组织的请求,因而未能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次代表大会。一大之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积极为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工作。但不久,约在1922年下半年正式提出辞呈。1923年秋天到1927年,在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发起组织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1932年出版《修辞学发凡》,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被后人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言复兴”现象,参与发动了“大众语运动”。1937年6月,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37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韦悫、郑振铎等人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开始,积极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并撰文支持文字改革,积极从事语文运动。1939年7月,组织成立了“上海新文字研究会”。由于在上海孤岛从事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屡遭汪伪特务迫害,不得已离开上海。1940年秋,取道香港,转赴抗日后方,回到当时迁校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任中文系主任,1942年任新闻系主任、代教务长。自1943年起,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随复旦大学师生返回上海,积极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奋力支持和保护进步学生。为了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斗争的需要,上海地区大专院校教授成立了进步组织——“大学教授联谊会”,被选为该组织的主席。1948年秋后,担任复旦大学应变委员会副主席,反对国民党将复旦大学迁往台湾,努力做好护校工作,迎接解放。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同年10月,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主任委员。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1952年秋季,被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1953年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3月,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6月,根据他本人的请求,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直接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1年后,任修订《辞海》总主编。1977年,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最后一部著作《文法简论》(1978)的定稿工作。1977年10月29日逝世,享年86岁。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14003719号-2  技术支持: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