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鑫:新时代榜样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有效性途径初探 |
时间:2019-08-11 来源:少年部 |
新时代榜样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有效性途径初探 天津市保税区空港学校阎鑫
【摘要】:榜样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能够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是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榜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育者们需要检视榜样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使榜样教育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推动少先队榜样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少先队 榜样教育 创新 有效性
少先队榜样教育是根据少先队的性质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树立榜样形象,化无形而有形,将想要实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榜样身上,落实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上。它能够让广大少年儿童们看得见、触得着、学得会、好继承、易传承,颇具实践性,所以在少先队中广泛应用,经久不衰。2014年“六一”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为鼓励青少年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 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这无疑肯定了榜样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同时更是对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少先队榜样教育有效性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社会在迅速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榜样教育方式在少年儿童群体中的应用显现出诸多问题和弊端,如何切实增强榜样教育的有效性,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少先队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那么怎样做才能通过少先队活动来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为榜样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一、激活自主意识,自己的榜样自己选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榜样走进心中 心理学中,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四个要素,其中情感是人从“认知”转向“行动”的动机,这与榜样教育的初衷是极为相符的。但长期以来,教育者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早已习惯将既定的榜样形象和优秀品质以及学习要求灌输给学生,忽略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同和情感倾向,这样缺乏情感的榜样教育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更难以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行为意愿。同时,传统的中小学榜样教育中树立的榜样往往被人为的拔高,尤其注重宣传榜样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榜样塑造成“完人”。这种完美至极的榜样形象,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相比过于遥远,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儿童们就不容易与这些榜样产生某种情感,难以达到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现如今,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已然成为榜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一)做学生与榜样之间的情感桥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作为教育者,我们也深有体会,那就是教育是会互相感化的,而互相感化的过程则是互相改造的必经之路。我认为,教育者在少先队活动当中,要有意识地通过自身情感的强烈示范性和感召力,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教育者还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少先队教育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情感因素。只有满怀感情的投入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以情引情,以情动情的方式将榜样的力量带给队员们。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要真正的爱护学生、贴近学生、理解学生, 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建立起情感关系。桃李不言而成蹊,教师作为榜样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加真实、熟悉和亲近,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二)与时俱进,丰富活动形式 今天的少年儿童天天都在跟各种流行文化元素打交道,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运用当下的先进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少先队榜样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了,那么在情感上也就更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像一些抗日少年英雄榜样,如王二小,小兵张嘎,这些榜样形象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仍然值得现如今的少年儿童学习,但由于年时过境迁,缺少了时代背景的铺垫,队员们并不能很好的与榜样产生共鸣。于是,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影像资料,像《红孩子》、《鸡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通过电影片段中的人物语言、神情,背景音乐等,利用走进课堂的多媒体技术,真实还原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少年英雄的故事,不少队员在观看后湿润了眼眶,触动很大。在一次学雷锋活动中,我一改以往方式,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的“漫画学雷锋”,以看漫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理解雷锋精神,并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也来创作一组“心目中的雷锋精神”的漫画,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切身体会雷锋精神,并把其记在心中,不但创作出倾注了自身情感的优秀漫画作品,还接受了“雷锋精神”的洗礼。 三、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少先队榜样教育长效机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使少先队榜样教育的效果立竿见影,亦不是易事。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是在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耳濡目染、逐渐积累、逐渐内化的结果。要想达到良好的榜样教育效果,就需要辅导员们有意识的,经常化、长期化地进行榜样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不能轰轰烈烈的树立完榜样,开展完活动就不了了之。建立少先队榜样教育长效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榜样教育要生活化、日常化 榜样学习的目标看似远大,但在少年儿童日常学习过程中却是小而实的具体活动。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曾经提到,他每天都会对学困生开展“九问”学习活动:今天有没有影响学习?上课有没有开小差?有没有提出问题?有没有预习、复习功课?有没有做过不文明的事?有没有说过脏话?有没有战胜弱点?有没有进步?有没有遗憾?这九个问题涉及的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普遍、最具体的小事,却是渗透榜样教育的肥沃土壤。教育者只要善于利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去播撒榜样教育的种子,锲而不舍、日积月累,定会化榜样教育于无形之中,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积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榜样教育资源 要想建立少先队榜样教育长效机制,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孟母教子,不惜三迁;岳母教子,忍痛刺字。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就看中孩子的生长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当今社会,家庭环境对每个孩子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家长接待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与少先队活动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榜样教育;同时,家长的参与还能更好的引导少年儿童,帮助其更好的参与到榜样教育和学习当中。社会资源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类型的多样性,成为榜样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社会资源之一,是常见的少先队员校外学习生活环境, 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校要主动与社区沟通, 寻求社区支持。每年的寒暑假、节假日,我校都会联合各个社区和文化中心,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队员们参与其中。队员们有的成为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有的在寒假为所在社区扫雪,有的加入了爱绿护绿小分队,化身小树苗的守护者……一个个已然有了榜样的影子。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充分整合榜样教育资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榜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塑造人、教育人、甚至能影响着人的一生。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每一位少年儿童的成长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少先队榜样教育也开启了新的篇章,而笔者对此的观点和实践还不够全面,对于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创新仍然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先翱.少先队工作方法论[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2] 刘彦文,袁桂林.简论教育学中的“个性”特征[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 [3] 李蕊.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