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推进初中阶段团队一体化建设初探
时间:2019-08-11      来源:少年部 

 

推进初中阶段团队一体化建设初探

天津市第十一中学    王 倩

 

“初中团队一体化”是指,在初中少先队组织与共青团组织并存的环境中,将队员离队时间推迟到八年就下学期,使初中少先队成为初中少年全员全程性的主体组织,把初中团队建设和教育融为一体,扩大团队组织在初中阶段的交叉、相容,形成团队全程衔接的初中团队建设新格局。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笔者结合自身团队工作实践,谈谈一管之见。

一、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现状

(一)团队工作需求突出。初中学生不仅对社会的认识兴趣增强了,而且认知的能力也提高了,其社会意识和社会性开始显著增长。从年龄特征看,初中生的普遍年龄在12-14岁,正处在少年期和少年后期,开始有青春期的萌芽,普遍存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主要体现在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识水平低的矛盾等方面。同时,初中阶段正处在团队组织衔接和交替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正处在少先队员的成熟期、收获期和共青团员的启蒙期和憧憬期,对团队一体化建设具有最强烈、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团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在少年思想道德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团队建设基础牢固。当前,各中学少先队组织基本健全,均设有独立的大队和中队,大队、中队辅导员编制基本到位,为团队一体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大队辅导员来看,大部分中学大队辅导员由团委书记兼任,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老师兼任,为团队衔接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组织开展七年级建队和八年级少先队离队建团等重要仪式,为团队衔接工作提供了教育阵地;九年级推优入团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为发展团员提供了有力依据,输送新鲜血液。

(三)团队层次不够明确。初中学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同时开展,工作对象同为初中在校学生,但是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重点、方法措施各不相同。由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与共青团书记一人兼任的情况,在团队活动的设计思路、工作措施、方法路径上难免存在雷同重复现象,导致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体现不够明显,层次区分不够明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存在“重团轻队”思想。部分初中德育工作者和团队干部存在重视团建、轻视队建的片面认识。一方面,认为少先队工作再充分、基础再扎实,都要面临着初中学生退队,工作只是阶段性的、过渡性的,没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共青团员年龄较少先队员大,也度过了刚刚入校的不适应期,且经过推优发展,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其思想觉悟、思维认知、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均十分突出,是初中阶段的最优势力量。以团员为主体组织开展活动,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二)少先队员自身认同感不强。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教育,普遍存在少先队员是小学生的想法。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从小学生到初中生身份的转变,加入共青团的意愿十分强烈,弱化了对自身少先队员身份的认同感。同时,经过小学阶段少先队员的发展,七年级学生全部已经加入了少先队,对少先队员身份的先进性和自豪感有所减弱,不同程度表现出对少先队活动热情降低。

(三)团队建设衔接不够紧密。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甚至出现各自为战、产生冲突的问题。初一年级上交入团申请书的学生比例普遍较低,在被确定为入团积极分子的人数较少,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三、推进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紧抓统筹推进。按照少先队、共青团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同落实的工作原则,探索建立“少先队为基础、共青团为核心”双向融合、紧密联动的团队共建工作模式。一是以少先队工作为基础。从班级角度看,初一新生普遍为少先队员,人员基数大,为打牢少先队建设这个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初一年级是初中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础阶段,以少先队工作为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能够有效确保初中学生打下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共青团工作为核心。初中生经过少先队推优,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团组织,是初中少先队员中的杰出代表,使共青团建设和各项工作具备了巨大优势。初中共青团员多为班级、年级学生干部,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威信,成为引领初中工作的核心。三是坚持双相融合、紧密联动。在团队工作设计上,注重双向融合性,确保各项工作不孤立开展,进一步增强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和延伸,努力实现效果倍增。同时,注重团队联动,经常性开展互学互助互比互看互评类活动,实现以团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团建。

(二)突出年龄特点,分层推动实施。在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并存的环境中,团的教育与发展向初一扩展,队的教育与建设向初三延伸,探索建立“初一强队建团,初二团队联动,初三强团带队”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团队全程衔接的新格局。一是初一阶段以少年团校为突破口,架设桥梁纽带。以建立中学生团校为团队衔接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团校成为团队衔接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纽带。采取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聘请学校负责人、教师担任团校的辅导员,成立班委会,举办团校开学典礼、结业仪式、学习活动等形式,健全完善团校职能作用,推动团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优中选优、审慎负责的原则,开展推优入团工作,推动发展团员关口前移。二是初二阶段以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团的建设。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在深入开展爱队教育的同时,逐渐加强爱团、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团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了解团的性质、任务、团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团的组织纪律,增强参加学习的少先队员或团员对团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确立团员意识。积极开展友谊联建活动,与初三年级团支部、初一年少先队大队、中队开展大手拉小手联建活动,充分发挥初二年级学生承上启下作用。三是初三阶段在加强团课的基础上开始党的知识的强化教育引导。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基地衔接工作,组织初三的团干部带领初一少先队员到本支部的活动基地进行交接,确保教育基地作用的持久性和连贯性。按照面向全体原则,多层次、多区域、多角度开展团课教育,引导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的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共青团,对已经入团的青年团员进行团的理论知识的再教育,强化团员意识,有重点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引导优秀团员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探索制度机制,巩固拓展成果。按照《共青团改革方案》提出的工作思路,探索团队一体化建设方法,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固化经验、拓展成果,持续推动团队一体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一是探索建立团队一体化工作专班。按照整体构建、一人双任、共同管理的工作思路,采取初中团委书记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初中学生团支部、团小组干部兼任少先队的干部等方式,集中优势力量担负起团的建设、团队员的教育管理与队建设、队员的教育管理双重责任,全面加强团队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便于统一调配、整合资源,为团队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探索建立校队一体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初中学校在少先队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少先队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少先队组织发挥学校教育的助手作用,推动少先队工作融入共青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通过校、团、队三结合,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共同优势。三是探索建立德育工作引领承载机制。将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将德育工作融入团队一体化建设体系,积极发挥团队工作优势特点,充分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共建、社区实践、走访交流等工作手段,不断丰富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内涵,为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提供丰富载体和良好平台,推动团队工作两翼齐飞”“双轮同驱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国共青团| 未来网| 中国少年先锋队| 天津共青团| 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